鸡鸭鹅病防治网联合驰骋祥兽医研究所共同分享:
蜂蜜作为一种天然食品,具有许多医学用途,这在历代古医学书中都有不少记载。《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味药材中,将蜂蜜列为上等用药。东汉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杂病论》中也多次用到蜂蜜。在其方中,用蜂蜜者共计29首之多,其中,以蜂蜜与药材混合制成蜜丸者有19方,占经方中丸剂总量的4/5;以蜂蜜入煎剂者6方;以蜂蜜外用做成栓剂者2方。仲景方用蜂蜜颇有深义,纵观其方中蜂蜜的治疗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和中补虚,补益脾胃
《名医别录》曰:“蜂蜜养脾气,除心烦”,其性味甘平,具益气补中之功。如《伤寒论》中理中丸,将人参、白术、甘草、干姜四味“捣筛,蜜和为丸”,一方面取蜂蜜做丸,另一方面,可借蜂蜜之甘以增强其补益脾胃之功。通观经方蜜丸,均具此意,如治疗虚劳诸不足的薯蓣丸,治疗肝胃实热、脾肾虚寒的乌梅丸,安蛔止痛的甘草粉蜜汤等等。《本草求真》云:“滋补药俱用白蜜为丸,取其和胃润肺也”。
临床试验也证明,蜂蜜具有抗酸、抗胃蛋白酶和促溃疡愈合的作用,是消化道黏膜保护剂,且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2、和中缓急,缓和药性
《金匮要略》方中治疗痰浊壅肺的皂荚丸,以“皂荚八两,蜜丸梧子大”,方中皂荚辛咸,能宣壅导滞,利窍涤痰,但由于药力峻猛,故用酥炙蜜丸,以缓和其峻烈之性,并兼顾脾胃,使痰除而不伤正。又如治疗饮结胃肠,留饮欲去的甘遂半夏汤,方中以甘遂、半夏逐饮祛痰;甘草、白蜜甘缓安中。另如己椒苈黄丸、半夏麻黄丸、大半夏汤、下瘀血汤等等。《本草备要》曰:“甘缓可以去急,故止心腹肌肉疮疡诸痈;甘缓可以和中,故能调营卫,通三焦,除众病,和百药,故丸药多用之”。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蜂蜜在炮制药材和配制药丸中,不仅是很好的辅料和黏合剂,发挥“蜜制甘缓益元”的作用;还由于蜂蜜中含有大量的转化糖具有还原性,能防止或减少药材中有效成分氧化变质,从而保证药品质量。
3、解毒疗疮
《本草经解》云:“蜜乃采百花酿成⋯⋯至甘之正味,所以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也”。蜂蜜的解毒作用在经方中集中体现于几首含乌头方的应用,如治疗寒湿历节的乌头汤,“上五味,呋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治疗阴寒痼结而致寒疝的乌头煎方,将“乌头大者五枚”,先“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再“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又如乌头桂枝汤中先将乌头以蜜二斤煎至减半,去滓后再与桂枝汤合煎,仲景用乌头三方,均用大量蜂蜜煎,其义正如赵以德所说:“乌头善走,入肝经,逐风寒⋯⋯蜜煎以缓其⋯⋯且蜜之润,又可以益血养筋,并制乌头燥热之毒。”其他还有如赤丸方、乌头赤石脂丸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头所含有毒成分乌头碱可引起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先兴奋、后麻痹,还能直接作用于心肌,其治疗作用和中毒反应十分接近。
蜂蜜的主要成分为葡萄糖及果糖的混合物,约占70%~80%,其成分经分解后可与很多毒物结合而解毒,从而使乌头中所含有毒成分大大减轻,但其治病的成分未改变,故仍能达到治疗作用
4、滋阴润肺
《本草经解》曰:“蜂蜜气平,秉天秋收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本经逢源》云:“其质柔而润泽,故能润燥”。蜂蜜味甘性平,归肺、脾、大肠经,具滋阴润肺之功。如《伤寒论》第310条:“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方中取“猪肤一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猪肤汤证之咽痛,系少阴病下利后阴虚所致,方用猪肤滋肺肾之阴,解虚烦之热;白蜜甘寒,生津润燥除烦。
5、润肠通便
《伤寒论》233条:“阳明病,自汗出⋯⋯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利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此是一首外用方,以食蜜作栓,“内谷道中”,因势利导,润燥通便。诚如《本草求真》云:“如仲景治阳明燥结,大便不解,用蜜煎导,乘热纳入谷道,取能通结燥而不伤脾胃也。”另有247条脾约证,麻子仁丸中取蜂蜜,一方面润肠通便,另一方面可以缓和方中大黄的峻下作用。本品味甘质润体滑,既能补益又能润肠通便,气血亏虚,阴虚津枯之便秘均可应用,可单用本品30~60g冲服,或制成栓剂使用。临床也有用蜂蜜与姜汁兑服治疗单纯性肠梗阻,均取其润肠通便之性。
除了以上作用,仲景还提出了蜂蜜的一些禁忌,如:“生葱不可共蜜食之,杀人”,“食糖、蜜后四日内食生葱、韭,令人心痛”,“野苣不可同蜜实之,作内痔”,因古代的蜂蜜,是把蜂巢放入锅内,烧开、熔化后取得的,其中含有蜂蜡较多,蜂蜡与葱进入胃肠会发生反应,引起胃肠的不适或疼痛。另外,蜂蜜虽称补五脏,益脾胃,但生蜜的食物药性偏凉,“其生者性寒滑,能作泄”,故对于大肠气虚完谷不化者,不宜用,而莴苣性冷,地者同食,不利肠胃,易致腹泻,所以“若与莴苣同食,令人利下”。
综上,蜂蜜在仲景方中的应用,正如《本经疏证》云:“仲景诸法,有和蜜入药,化蜜入药,化药入蜜,化蜜入水,四者之殊。和蜜入药者,泄药得之缓其泄,毒药得之缓其毒,热药得之和其燥,寒药得之和其洌,补药得之俾留恋而不速行,散药得之俾行徐而不尽量,如两书谙以蜜为丸者是也”。其用方之精,为后世所效。笔者在临床用药中,也常常效仿仲景意,根据病证需要,适当加入蜂蜜,取得了较好地疗效。
案1
宁某,25岁,患者于1a前因患胆囊炎做胆囊切除术,术后右上腹及胆囊切口处时作隐痛,遇饮食不节或受寒则疼痛加剧。2005年12月3日晚,由于过食油腻,致右上腹部疼痛又作,遂于第2日来门诊就诊。
诊见:右上腹疼痛剧烈,呈绞痛样,甚则牵引及下腹部,痛则欲按,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舌尖红,脉浮,略带涩象,重按无力。此为中气不足,复被邪扰,中焦气机受阻。治宜攻补兼施,理气和中,缓急止痛。方用小建中汤合半夏泻心汤化裁。
方药:桂枝10g,白芍20g,干姜10g,炙甘草10g,党参20g,法半夏10g,黄连5g,炒香附10g,川芎10g,金荞麦10g,焦山楂20g,隔山消10g,蜂蜜30g。3剂,上12味以水600mL共煎,得汤300mL,最后纳入蜂蜜与药汁兑服,1剂/d,分3次服。
二诊:服上方1剂后,患者腹部疼痛即大缓,连服3剂,现疼痛已不明显,大便较前易解,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软。于上方去川芎、黄连、焦山楂、半夏,加生麦芽20g,继服5剂。
患者胆囊切除,中气本虚,加之手术损伤脉络,经气不利,故上腹时作疼痛,遇饮食不节或受寒时则气血更为凝滞,致中焦斡旋之力不足,脾胃升降失常,气机痞塞,故疼痛剧烈,方中以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攻补兼施,寒热共调;炒香附、川芎理气通络止痛;加焦山楂、隔山消健脾消食,助泻心汤和阴阳,顺升降;另取小建中汤治病求本;以姜、桂之辛通阳调卫,健运脾胃,芍药之酸以收敛和营;甘草、蜂蜜甘以缓之,既可补脾益气,又可缓急止痛。
原方小建中汤取饴糖,是以饴糖甘温质润入脾,可益脾气,养脾阴,温中焦而缓急止痛,本方以蜂蜜易饴糖。如《药征续编》云:“胶饴之功,盖以甘草及蜜,能缓诸急。”同样取其补中缓急之功,临床效果亦颇佳。故而临床用药,不必拘泥仲景原方原药,只要病证相符,具相同或相似功效的药物可灵活变通,互换使用,此方不违仲景原意。另外,对于蜂蜜禁忌,除仲景所提外,因甘可助湿,故湿盛中满者不宜用。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