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蛋鸡养殖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以海兰鸡为例:养殖发达的国家和地区,80周(560日龄)产蛋22千克/只以上,而我国普遍不到19千克/只,还有很多不到80周(560日龄)就淘汰,产蛋不足16.5~17千克/只;全程死淘率先进国家和地区在6%左右,而我国平均为12%。这些巨大差异不仅是管理的问题,更多的是养殖观念的落后。
转变思路,由蛋白至上,转向能量第一。
受一些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饲料公司的影响,也为了迎合人们喜欢大鸡蛋的心理,饲料企业常常不分阶段,不分采食高低,盲目常年推荐16.5%粗蛋白,添加25%以上豆粕,甚至更高的豆粕等蛋白质类饲料的配方。这实际上是很错误的观点。
1、蛋白过高会造成产蛋过大,造成死陶率过高
这对于12周之前跖骨没有很好发育的鸡而言,盲目使用过高蛋白,增加蛋重是致命的问题。由于跖骨短小、耻骨间隙较窄,一旦蛋大必然造成严重的脱肛、啄肛,从而导致死陶率过高。在正常情况下,每千克鸡蛋盈利大约1元人民币,开产后每死一只鸡要造成50元损失,鸡群要多产50千克鸡蛋才能持平,试想多造成5%的死淘率是多么简单,而100只鸡要想多产250千克蛋是多么的困难。
2、蛋重大的鸡早衰,产蛋高峰期短,一生产蛋量低下
我们养鸡,最终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是鸡一生能产多少蛋,而不仅仅是一个蛋重了几克。另外,盲目提高蛋白,特别是在冬季采食量高的情况下,常因高蛋白摄入而发生痛风等营养代谢疾病;并且蛋白代谢中间产物尿酸等,对肾脏破坏严重,造成鸡体质差,免疫后不能产生良好免疫应答;未完全消化的粗蛋白发酵分解产生氨气,对鸡舍环境危害加剧,呼吸道病增多也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冬季蛋白高、饲料能量低情况下,大量贵重蛋白当做廉价能量浪费掉,造成饲料浪费严重,全程料蛋比高,养殖效益差。从经济效益角度,多加1%豆粕,按照现在价格(玉米2.4元/千克,豆粕4.2元/千克)50千克饲料贵0.9元钱,如果使用5%预混料,也就相当于2.5千克预混料(5%)贵了0.9元钱,每吨贵了360元钱。
3、鸡是“以能为食”的独有动物
能量是机体生长、发育、生产、运动的物质基础,机体内的任何营养物质的的转运、代谢都必须要能量参与。雏鸡、青年鸡的体重、跖骨要想适时达标,产蛋鸡的高峰期要想持续时间长,要想获得满意的料蛋比,能量不足跟本就无从谈起。在满足蛋鸡蛋白需要的前提下,饲料代谢能水平越高,鸡的产蛋性能就越高。国外良种蛋鸡代谢能在2800~2850大卡/千克,国内平均不到2650大卡/千克,相差200大卡以上。大家会问,为什么能量如此重要,而国内饲料推荐、设计的能量如此低呢?这与不考虑蛋料比,盲目追求蛋大;饲料价格竞争严重,营养含量普遍低等有关。
鸡是“以能为食”的独有动物,一定条件下鸡每天需要的能量相对固定,各种营养与能量的比值恒定。在能量低时,鸡的采食量必然高,预混料内的氨基酸、维生素含量低的问题,就能够通过过量的饲料摄入来弥补(浓缩饲料、全价饲料能量更低,也是这个理)。但是,饲料能量越低,鸡采食量就会越高,此时食糜对肠管产生的压力就越大,排泄加快,食糜在肠道停留时间缩短,饲料消化利用率就越低。
据报道,饲料代谢能每低50~100大卡/千克,饲料转化率至少下降4%以上。开产后料蛋比在2.1∶1左右和大多数的料蛋比2.3∶1以上比较,就是按照鸡一生产16.5千克蛋鸡计算,节省饲料(2.3-2.1)×16.5=3.3千克,这还不包括因为能量低,产蛋率低,高峰期持续时间短的损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