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家禽养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疫病防控工作显得越来越关键.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家禽疫病已经成为维系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就目前而言.虽然国家整顿兽药行业的力度在逐步加大,但个别兽药厂家受利益驱动无视国家规定和行业规范要求,仍继续生产和销售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的不合格产品:部分养殖场仍在超范围使用兽药,偏离兽药使用原则,无视食品安全要求的现象依然存在。
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含药物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血清制品、疫苗、诊断制品、微生态制品、中兽药、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及外用杀虫剂、消毒剂等。据统计,截止2015年1月13日。我国具有GMP证书兽药企业为1846家,其中生物制品企业106家。家禽养殖场在采购、使用兽药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的正规合格产品,使用时除要掌握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外。还要注意正确诊断疾病.根据家禽解剖生理特点合理选择使用药物。
l. 家禽养殖场的一般用药原则
1.1《兽药管理条例》第六章第38条规定:用药应当遵守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兽药安全使用规定并建立用药记录
养殖场必须熟悉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04号《兽药管理条例》、农业部193号令《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农业部公告第176号《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农业部公告第235号《动物性食品中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农业部公告第278号《兽药休药期规定》等一系列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不违规使用药物.并做好用药记录。特别强调的是人用药与兽用药严格分离,确保人用药安全。高度重视动物性食品安全,规范使用兽药。坚持执业兽医师处方制度,杜绝乱用药,确保安全用药。
1.2坚持预防为主、养防并重原则,让家禽养殖回归正常
养殖场特别是规模化养殖场。饲养管理、疾病预防、疾病治疗三者关系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规模化养殖场饲养密集程度与养殖量较大.一旦发生疫病造成的损失将是灾难性的,治疗费用十分高,且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疾病预防、防患于未然已经成为规模化养殖场疾病控制的主流:成功的预防保健是建立在良好的饲养管理基础上的,完全依赖药物的预防是不完整、不成功的预防。因此.预防为主、养防并重的原则已经被规模化养殖场普遍所接受。强化饲养管理,科学养殖,增加动物福利,减少用药,让家禽养殖回归正常必将是家禽养殖发展的必然。
1.3 消毒药的安全使用
环境和器具消毒药的选择使用,不仅要考虑其消毒效力,还必须考虑消毒药可能带来的药物残留问题。如苯酚有很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但有些国家禁止在家禽中使用酚类消毒剂。所以在家禽生产、加工和运输中应避免使用,以免带来残留污染。
1.4 饲料中药物添加剂的添加要严格
按照农业部有关饲料和添加剂标准添加对于出口的畜禽,还应根据进口国家有关饲料中禁止添加的药物种类(如多种磺胺类药物、喹乙醇,抗球虫药如克球粉、球虫净等),避免在饲料中添加这些药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官方网站2002年4月11日发表郑田甜的《欧盟将立法全面禁止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的文章中说:欧盟于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在饲料中投放任何种类的抗生素.今后,按照新的规定.只有香料和维生素可以在牲畜饲料和饮水中继续使用。至于其他用于特殊种类动物的饲料添加剂.只有经过严格检测并且在不超过所规定剂量的情况下方可准予流通、加工和使用。
1.5出口养殖企业.
要清楚进口国对畜禽肉食品中药物残留的限量水平,在生产中避免使用该药或要有足够长的休药期有条件的最好在屠宰后对出口产品进行相关药物残留水平的监测,检测方法最好与进口国人关检查方法相同,以确保所用药物残留不超标。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6 严格掌握适应症
每种药物都有独特的化学结构.有一定的作用范围.应根据临床症状选择对病原微生物高度敏感和临床效果好的的药物——对症下药,明确各种药物的抗菌谱,用药要有针对性。
1.7 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的事项
1.7.1病毒感染时为防止条件性细菌的继发感染应使用抗生素。
1.7.2在未确定何种致病菌时。要用广谱抗菌药物,以提高杀菌覆盖面,避免病菌漏网。
1.7.3治疗细菌感染时,要根据用药史,结合药敏实验,选择高敏药物进行治疗。
1.7.4掌握用药时机和期限。早期和急性期使用效果好。
1.7.5要控制使用剂量,保证效果;首用剂量要稍大。一般为维持剂量的两倍,称首剂量;以后再用维持剂量巩固疗效。
1.7.6根据药代学及药效动力学,决定给药剂量和给药频率。
1.7.7联合使用时要十分注意配伍忌等。
2. 家禽的生理特点与用药之间的关联
家禽属于鸟纲动物,在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体温、泌尿、神经、内分泌、淋巴、生殖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解剖生理特点,与哺乳动物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些特点与选用药物有密切关系。
2.1 家禽血浆中胆碱酯酶储量很少,因此对抗胆酯酶(如有机磷)的药物非常敏感,容易中毒。所以家禽一般不能用敌百虫作为驱虫药内服。应选用左旋眯唑,苯丙咪唑类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2.2 家禽的血脑屏障在4周龄后才得以发育健全,因此有些病原体(如脑脊髓炎病毒)和某些药物(高渗氯化钠等)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导致家禽发病。鸡、鸽不像水禽有排盐的盐腺,故对氯化钠较敏感。
2.3 家禽的胸腔与腹腔无隔膜,具有其他动物所没有的9对气囊,并与肺和气骨相通。这个特点造成了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容易互相继发,且病程短。死亡率高。根据这种特点,在用药时可以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
2.3.1在确定治疗方案时,要考虑到继发感染。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同时,重视治疗和预防继发的大肠杆菌等疾病,避免发生继发感染,延误疾病的治疗,加大疾病造成的损失。
2.3.2禽类呼吸系统的这种特点可促进药物增大扩散面积。从而增加药物的吸收量。因此在临床上治疗呼吸道疾病时可通过滴鼻和喷雾的方法给药,喷雾用药不仅适合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也适合于鸡白痢、禽霍乱及禽大肠杆菌的防治。
2.4 不同家禽的食性不同。如鸡、鸽可采食粉料和颗粒料,可混饲给药,也可采用饮水给药:鸭、鹅有在水中啄食的习惯,宜采食颗粒料。不宜采食粉料和饮水给药。禽类有挑食饲料中颗粒的习性,饲料中添加氯化钠、碳酸氢钠、乳酸钠、丙酸钠时应严格控制其比例、粒度和搅拌均匀度,否则会出现矿物质中毒。根据家禽的食性,在临床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的物理特性、饲料的混合均匀度及是否采用饮水给药等。
2.5 家禽味觉不灵敏。人的味蕾有9000个.而鸡的味蕾只有29个,因而家禽常会无鉴别地挑食饲料中的食盐颗粒而引起中毒。在自配饲料添加食盐时。一定要注意其粒度大小。且要注意混合均匀并严格按标准添加。当家禽消化不良时,也不宜使用苦味健胃药.而应当选用其他助消化药如大蒜、醋酸等。
2.6 禽类(除鸽、猫头鹰等少数禽类以外)大多无逆呕动作.所以家禽内服药物或其他毒物中毒时,应采用嗉囊切开术,及时排除未被吸收的毒物。
2.7 消化系统禽的肠道长度与体长的比值较哺乳动物小,食物从胃进入肠后,在肠内停留的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一昼夜.食物中许多成分未经充分消化就随粪便排出体外。添加在饲料或饮水中的药物也是如此.有时药物尚未被完全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就被排出到体外,药效维持时问短。因此.在生产实际中.为了维持较长时间的药效,常常需要长时间或经常性添加药物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2.8 泌尿系统家禽无膀胱.尿在肾脏中生成后.经输尿管直接输送到泄殖腔。与粪便一起排出。禽尿一般呈弱酸性(如鸡尿pH值为6.22~6.7)。磺胺类药物的代谢产物乙酰化磺胺在酸性尿液中会出现结晶,从而导致肾损伤.因此在应用磺胺类药物时.要适当添加一些碳酸氢钠。以减少乙酰化磺胺结晶.减轻对肾的损伤。禽类蛋白质代谢的主要产物是尿酸,由于尿酸盐不易溶解.当饲料中蛋白质过高、维生素A缺乏、肾损伤(如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时,大量尿酸盐将沉积在脏.甚至关节及其他内脏器官表面.导致痛风。禽类肾小球结构简单,有效过滤面积小,对肌内注射主要经过肾脏排泄(80%)的链霉素表现得尤为敏感,临床上一般用小剂量的庆大霉素为宜。由于排泄缓慢的原因.禽类肌注新霉素也极易发生中毒。
2.9 禽类无汗腺而有丰厚的羽毛,因此家禽产热、散热以及体温调节方式与哺乳动物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家禽的温度感受器主要在喙和胸腹部,当温度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神经冲动传到体温调节中枢丘脑前区——视前区。通过控制皮肤血管、呼吸和羽毛等运动以及引起行为上的变化来维持体温恒定高温。另外,家禽下丘脑含有较多的去甲肾上腺素和5一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它们对产热和散热过程有一定的影响,但其作用与哺乳动物正好相反.去甲肾上腺素能加强散热过程,使体温明显下降,而5一羟色胺则促进产热过程.使鸡体温升高。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氟尼辛葡甲胺、安乃近、扑热息痛、氨基比林等)是通过抑制环氧合(COX)或脂氧化酶(LOX)以阻断前列腺素类(PGs)或白三烯类(LTs)化合物的合成与释放.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达到解热的作用.从而发挥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因此使用解热镇痛药对家禽解热无效。因此在家禽因发病引起的高热时可以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提取物(双黄连口服液或可溶性粉、七青败毒颗粒、板青颗粒等)和维生素C等药物。
2.10 禽为卵生.在母体外发育.为防止蛋壳源性疾病,可用消毒处理种蛋。为防治胚胎源性疾病,还可胚胎注射给药。鸡在育雏阶段,为控制由胚胎传递的鸡白痢或霉形体病.宜在1。3日龄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噻呋或抗霉形体的药物进行预防。
3. 家禽对药物的敏感性
3.1 禽类对磺胺类药物的吸收率较其他动物高,磺胺喹嗯啉单独或与甲氧苄啶联合用药(甲氧苄啶:磺胺喹嗯啉按l:3比例)在禽类的安全性和功效已有报道(White等,1983;Piercy等,1984;Sainsbuty等,1988)。按每天每千克体重内服30毫克的总量,能很好控制5种球虫病诱发的败血症和巴氏杆菌病(White等,1983)。增大剂量可引起禽类的食欲和饮水量下降,产蛋量、蛋重和孵化率降低(Piercy等。1984)。磺胺喹嗯啉可引起某些品种的鸡中毒,有报道来航鸡发生中毒(Daft等1989),当在商品鸡群饲料中添加0.05%浓度的磺胺喹唔啉’可引起鸡群47%的死亡率。器官损伤表现肝脏轻度肿大、肿胀和苍白;心外膜、肾脏、输卵管、小肠和盲肠等均大出血;骨髓苍白;坏疽性皮炎;肺损伤等。磺胺类药物还能影响肠道微生物对维生素K和维生素B的合成。故磺胺类药物一般不宜作饲料添加剂长期应用.在治疗家禽肠炎、球虫病、禽霍乱、传染性鼻炎等疾病时应选择乙酰化率低、与蛋白结合程度低、乙酰化物溶解度高而容易排泄的磺胺类药物,并同时使用小苏打以碱化尿液促进乙酰化物排出。用完药物后及时补充维生素K和复合维生素B。
3.2 呋哺唑酮(痢特灵)抗菌谱广,包括革兰氏阳性菌、某些阴性菌和某些原虫。过去常内服用于治疗鸡白痢、肠炎以及球虫病,但因其毒性大,易产生毒性反应(Ali,1983;Mustafa等,-1975),使用时特别要注意剂量准确:另外呋喃唑酮已被证明具有致癌性(Ali,1983);McCalla(1983)对硝基呋嘀的诱变作用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并且发现在哺乳动物中存在几种不同的代谢途径。因为硝基呋喃有潜在的诱变和致癌性,因此禁用于食品动物。
3.3 聚醚类抗生素(莫能菌素、盐霉素、马杜霉素和拉沙菌素等),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禽类的球虫病,但对鸡的常用剂量的安全范围较窄,易产生毒性,如马杜霉素预防肉仔鸡球虫病,饲喂浓度为5毫克/千克的饲料浓度.高剂量(t>6毫克/千克的饲料浓度)可对鸡的生长和羽毛产生不良影响(仅用于肉仔鸡)。毒性反应主要是引起鸡生长迟缓、运动失调、麻痹瘫痪。直至死亡。同时这类药物禁止与泰妙菌素(支原净)、氯霉素、大环内酯类、磺胺类药物合用,因这些药物可影响聚醚类抗生素的代谢,合用时毒性加强。
4. 家禽疫苗免疫接种应该注意的问题
4.1某些药物在体内能损害免疫系统,具有免疫毒性和免疫抑制作用,影响疫苗免疫效果,因此养殖场要慎用这些药物,必须使用时要避开疫苗免疫时间。
4.1.1对免疫系统有免疫毒性的药物有:解热镇痛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等。
4.1.2对免疫系统产生免疫抑制作用的化合物有吸人性污染物如二氧化氮、臭氧、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工业化学品如氯乙烯、苯、苯乙烯、四氯二苯对氧芑等,金属类如铅、镉、砷、汞等,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等。
毒性表现:一是抑制非特异性免疫,可使呼吸道粘膜纤毛清除能力及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下降.使体液中补体、溶菌酶等抗菌物质减少,降低机体抵抗力,使感染性疾病发生增加。二是抑制特异性免疫,造成淋巴器官萎缩、周围淋巴细胞减少及功能抑制、抗体形成抑制;三是抑制免疫监视功能.动物实验表明免疫抑制物可使植入肿瘤细胞的成瘤率增加。因此保持鸡舍空气质量清洁,减少有害气体浓度。是保持免疫系统活性.提升疫苗免疫效果的重要措施。
4.1.3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强的松等)主要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同时还有抗感染、消炎、抗休克和某些皮肤病治疗。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系统的抑制是多方面的,能使胸腺缩小、降低循环系统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细胞的数量: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一1、IL-2、IL一6、IFN'I、IFNa的释放而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降低抗原的提呈;抑制感觉细胞的功能,影响体液免疫等,因此在家禽养殖业中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禁止使用的药物。在规模化养殖场中,为预防细菌感染,广泛使用各种不同的抗菌素,有些抗菌素在长期饲喂或超量滥用时,也会破坏造血组织.也可能造成免疫抑制,这也应引起重视。
4.2 某些疾病具有明显的破坏家禽免疫系统的作用,称为免疫抑制性疾病,因此在使用疫苗时,认真观察,发现疾病及时治疗,等疾病好转或动物康复后再进行免疫。必须免疫时.剂量应加大若干倍。如需注射免疫时,先注射健康家禽,防止人为造成疾病传播,同时应饲喂免疫增强剂。
4.2.1 鸡的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病主要有: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法氏囊是禽类特有的中枢免疫器官,主导体液免疫。早期(在20日龄前)感染IBDV造成法氏囊萎缩,会产生严重的免疫抑制,某些中等毒力偏强的弱毒疫苗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REV感染可显著抑制鸡体对除马立克疫苗以外的其他疫苗免疫诱发的保护性免疫反应。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感染后l。2周内的病毒血症期间可造成大量淋巴细胞死亡。因而造成免疫抑制。给鸡接种强毒MDV后,可引起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和法氏囊是显著萎缩。鸡白血病病毒(ALV),主要侵害淋巴细胞.J一亚型ALV主要在肉鸡引发骨髓细胞瘤,引起免疫抑制。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造成胸腺不同程度的萎缩。早期感染CIAV的鸡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反应下降。呼肠孤病毒(ReoV)可引发雏鸡的关节炎,但多数毒株可能只引起亚临床感染。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特别是在垂直传播的雏鸡。
4.2.2 许多霉菌毒素除了引起特异性病变外,也会对机体免疫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引起免疫抑制。
鸡鸭鹅病防治网 为规模化养殖企业(场)提供疫病防控最佳解决方案!!!http://gallops99.blog.163.com/
禽病实战专家咨询:13939028068 (技术总监-魏老师 个人 微信:CC-zbs 欢迎交流)博客:http://blog.sina.com.cn/gallopsbj
养殖安880、驰骋钙、蚊蝇一喷净等产品销售顾问:成龙在路上 13838248089 博客: http://lyrswcl.blog.163.com
来源:鸡鸭鹅病防治网 分享 http://www.jyebfz.com 中兽医 http://www.中兽医.com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