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我国蛋鸡业发展之路,必须跟踪世界蛋鸡业发展趋势,必须总结吸纳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必须符合中国国情。综观国内外蛋鸡业的发展历程,生产安全高品质鸡蛋必须通过饲养模式创新。本文在剖析欧盟蛋鸡养殖革命的同时,综合考虑目前蛋鸡生产的影响因素,指出了我国未来蛋鸡业发展的方向。
一 发达国家蛋鸡业发展趋势
1 欧盟4种标准饲养模式纵向比较
欧盟是世界蛋鸡业发展水平的领头羊。欧盟27国历经9年,到2012年全面取消传统笼养模式,进行了一场蛋鸡养殖革命。欧盟取缔传统笼养模式后,取而代之的是4种饲养模式,即大笼饲养、舍内平养、自由散养和有机饲养。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在逐步取消传统笼养模式(见表1)。
从欧盟4种饲养模式之间的纵向比较中可以看到:
(1)饲养密度越来越低。到2025年以后,
欧盟将进一步取消密度最高的大笼饲养模式,只允许保留后三种中低密度的饲养模式。
(2)饲养空间越来越大。从第1种模式不让鸡子跳出笼具,到第2种模式允许鸡子在层架上来回跳动,直到第4种模式全部实行有机放养。
(3)饲养模式与外部环境越来越和谐。第3种模式开始让产蛋鸡有充分的舍外接触空气的时间,第4种模式实现了全部有机放养:饲养模式与外部自然环境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符合动物本能的生物学特性。
(4)鸡蛋产品的消费主要看饲养模式。欧盟在实行4种新型标准饲养模式的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鸡蛋市场标准,如每个鸡蛋和包装箱上须印有鸡蛋的饲养方式,如舍饲还是自由散养等。英国的鸡蛋根据品质不同分为从0到3四个级别。不同级别意味着不同的喂养方式。0号级别是指纯天然的有机鸡蛋,母鸡是室外放养的,吃的是天然草种、虫子一类,价格较贵。一盒(6个鸡蛋)通常要2英镑多甚至更高。1号级别鸡蛋是指该母鸡是吃饲料的放养鸡,价格较便宜。可见,鸡蛋价格的差异就是饲养模式的差异,密度越低、空间越大、与外部环境越和谐的饲养模式,鸡蛋价格越高。
2 发达国家蛋鸡养殖革命的实质
从蛋鸡饲养模式的发展历史看,农业社会时期,国内外的蛋鸡饲养都是低密度大空间的庭院散养模式。为了提高鸡蛋产量,世界各国逐步由低密度大空间、到中密度中空间、一直发展到高密度小空间的集约化笼养模式。集约化笼养虽然提高了鸡蛋产量,但同时带来了动物疫病增多、产品质量下降、环保压力增大、生物污染加剧等严重问题。所以蛋鸡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不再是只靠高密度小空间的集约化笼养模式,来单一追求鸡蛋产量的增加,而是在兼顾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多种因素的前提下,寻找最佳、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饲养模式。
发达国家蛋鸡养殖革命的理由就是确保食品安全、疫病防控、生态环境安全、生物多样性、动物福利、可持续发展。革命的内容是全面取消传统笼养模式。革命的实质是大空间中低密度饲养。革命的成果是推行4种新型饲养模式及其相应的生产销售标准体系。
3 生产安全高品质鸡蛋的难度越来越大
目前公众对鸡蛋产品的消费已经由感性的吃饱、好吃,向理性的吃好转变,市场对安全高品质鸡蛋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影响因素限制条件越来越多,既要兼顾生产效益,又必须兼顾环境保护,既要兼顾生产数量,又必须兼顾产品质量,既要兼顾局部利益,又必须兼顾全局利益,既要兼顾暂时利益,又必须兼顾长远利益,所以安全高品质鸡蛋产品生产越来越难。
二 我国蛋鸡业发展现状
1 目前我国蛋鸡生产的主要瓶颈是鸡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蛋鸡业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是,由于行业门槛低,管理不规范,区域性高密度的大大小小的养鸡场户的鸡粪和病死鸡的无害化处理跟不上,加之鸡舍结构及配套设施设备不标准不完善,使蛋鸡养殖大环境、小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导致我国部分地区的鸡病频发,且难防难治,使鸡病问题成为我国蛋鸡业发展的瓶颈,也成为我国鸡蛋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瓶颈。
2 我国鸡病频发的原因
(1)忽视整体性生物安全。养鸡场生物安全
体系分为3个层次,即整体性生物安全、结构性生物安全和作业性生物安全。整体性生物安全是整个方案的主要层次,包括鸡场的选择,降低饲养密度和防止野鸟的接触,规划鸡场与公共道路及服务设施的关系;结构性生物安全是生物安全的第二层次,包括鸡场布局、鸡舍建筑、围墙、排除污染设施等;作业性生物安全是生物安全的第三层次,包括预防感染传入采取的管理和常规操作程序。
长期以来,我国重视作业性生物安全,轻视结构性生物安全,特别是忽视整体性生物安全,一提到养鸡场的生物安全,更多关注的是第三个层次的问题,政府和企业投入最多的就是疫苗和药物的预防与治疗,较少关注生物安全体系的主要层次和第二层次,造成我国一些地区养鸡业环境污染(空气质量下降)——鸡病频发——滥用药物——成本增加——产品质量低劣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就是生物安全措施的不系统、不科学。
(2)忽视气体营养的作用。我们把养鸡的“营养”分成三大块:固体的饲料、液体的饮水和气体的空气。由于我国重视固体饲料营养的作用,轻视液体营养的作用,特别是忽视气体营养的作用,致使不少高密度地区的空气质量恶化。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饲料营养的缺乏,或者饮用水水质不合格时,鸡子可能会得某一种疾病,但是空气质量不合格时,鸡子就会得多种疾病。总之,导致疫病的主要原因是空气质量下降,空气质量下降的根源是鸡场选址、鸡舍结构不合理、设备不科学和粪污没有处理好。我们总结一句话:只要密度低,就能养好鸡;密度高也不怕,只要通风量大。
3 我国鸡蛋产品质量管理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对蛋鸡行业的发展关注的多、对蛋鸡行业的规范关注的少;对成绩总结的多、对教训分析的少;对提高鸡蛋产量关注的多;对提升鸡蛋质量关注的少;对国内饲养模式总结的多;对国外饲养模式及其发展趋势关注的少。目前我国鸡蛋产品生产的现状是“标准欠标准、认证欠认真、行业欠规范、产品难放心”。
(1)行业欠规范。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
工农业生产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初期是短缺经济时期,不管什么产品,只要有人生产,就有人使用。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产品在满足数量的同时,质量提升了,实现了由欠放心产品到放心产品的转型,而农畜产品在满足数量的同时,质量下降了,由放心产品变为欠放心产品,我国畜牧业成为产量大国、质量弱国。从畜产品生产的内部结构看,不管是起步较晚的肉类产品,还是起步更晚的奶类产品,都有了较多的全国性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而在我国起步最早的蛋鸡业,却至今没有全国性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尽管我国的工业已经步入“在规范的前提下发展”阶段,但其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而养鸡业至今没有真正的行业规范,或者说至今还没有真正地执行行业规范。近几年来我国实施了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活动,以统一模式、统一标准提升蛋鸡业的层次,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目前引导推动蛋鸡业发展方向的还只是一种模式,即发达国家已经不允许使用的高密度集约化传统笼养模式;推行的标准体系,与发达国家的传统笼养模式相配套的成熟的标准体系相比,还是“欠标准”的标准体系(见表2)。
在我国开展蛋鸡场标准化建设的同时,一些规模化生产企业相继开展了相关产地、产品及质量体系认证,如HACCP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以及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但是,由于多数认证单位带有收费性质,只要一收费,认证的公证性就打折扣,多数企业通过认证后也不去严格执行认证制度的要求,所以真正能够保证相关认证要求的安全高品质鸡蛋并不多(见表3)。
(2)产品难放心。由于我国谁都能养鸡、谁都能卖蛋,没有或没有严格执行蛋品的生产和销售标准,鸡蛋的生产日期、生产场家、清洗、消毒、喷码、包装、冷藏、食品安全认证、产品质量追溯等都可有可无,尤其是“小规模、大群体”的集约化笼养模式生产的鸡蛋产品质量低劣。本来,我国农村传统庭院平养的鸡蛋产品质量是有保证的,但是,由于目前没有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场家,主要是千家万户的农民生产,就造成了产品断档、市场时有时无,质量时好时坏。如春季多,其它季节少;不新鲜鸡蛋多,新鲜鸡蛋少;需要量小时可以买得到,需要量大时就买不到;农村有,大城市没有,假冒产品多。目前即使是农户庭院平养新鲜的鸡蛋,如果拿去化验检测,由于农村庭院的养殖过程(如饲料)无标准可依,其蛋品质量安全指标也不可能完全达标。我国目前不但集约化笼养模式的生产过程不完全合格、鸡蛋产品质量不完全合格,而且我国农村的庭院平养模式的生产过程及其鸡蛋产品的质量结果也是不完全合格的。
尽管我国的有机食品标准在制定中参考了国际专家的咨询意见,但涉及饲养密度、饲养空间等具体要求,还是比欧盟的标准有所降低,我国绿色和无公害食品的标准更是没有散养方式的硬性规定。况且近年来,以欧盟标准性为范本,美国和日本重新修正原有标准,使得欧美日的有机食品标准正在日趋一致。我国未来鸡蛋产品标准的制订与国际标准接轨也是大势所趋。
三 我国未来蛋鸡业的发展方向
目前国内外鸡蛋产品的生产都处在一个由数量型向质量安全型转变的时期。发达国家的转型主要是饲养模式饲养过程的转型。我国鸡蛋产品的转型既包括饲养结果产品质量的转型,更包括饲养模式饲养过程的转型。因为饲养结果产品质量往往只会关注产品指标的检测,而饲养模式饲养过程的转型才是既能兼顾产品质量,更能兼顾诸多因素诸多利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1 蛋鸡饲养模式转型必须符合我国国情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多、耕地少,荒山、丘陵、沙漠面积大,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就蛋鸡业而言,我国一些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和耕地密集的平原地区发展较快,饲养密度较大、饲养空间较小,鸡病发生率高,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从另一个角度看,越是老少边山的地区越是原生态的地方,越是原生态的地方越是生产有机绿色鸡蛋的好地方。老少边山无污染,绿色食品好资源,老少边山人少稀,有机食品好基地。贫穷是资源,劣势可以转优势,落后可以转先进。因此转变蛋鸡业生产方式、饲养模式,打造安全高品质鸡蛋,必须同我国国情相结合,必须实施“四大转移”战略,即从饲养密度高的地区向饲养密度低的地区转移,从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转移,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从平原耕地向山区丘陵林地转移,最终形成将标准化规模化的养鸡场在全国各地合理分散布局。
2 实施“四大转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1)禽病学上讲,饲养密度每增加一倍,鸡病发生的几率就增加6倍。生物安全隔离要求在3公里以上。(2)日本注重养鸡空间也是为了净化空气质量。(3)高密度地区的农户庭院平养照样生存。农户庭院平养虽然在饲料营养、饮水、卫生、光照诸方面均不如集约化笼养鸡场的条件,但由于其密度低、空间大、空气好,所以鸡病少,产品质量高。(4)集约化养鸡场失去饲养价值的弱鸡,农民捡回家照样饲养。
过去,鹤壁柳江公司的蛋种鸡饲养量、蛋鸡苗孵化量、青年鸡生产量,曾创全河南省三个第一的好成绩,但因疫病频发且难防难治,最后是越养越不会养了,越养越不能养了,越养越不敢养了!即:在高密度地区养鸡,主要是“养鸡病”,是应用兽医学的知识养鸡,是低水平的养鸡。
实施“四大转移”后,现在主要是从事畜牧工程设计工作,即应用畜牧兽医学的知识进行场址选择和建筑结构、养鸡设备的创新。或者说,如果用80%的畜牧兽医知识进行选址建场、设计鸡舍、研制设备,那么仅用20%的畜牧兽医知识就能把鸡养好;如果用20%的畜牧兽医知识简单地随便地选址建场,那么在饲养过程中,就需要用80%的畜牧兽医知识来养鸡,并且还不容易把鸡养好。
3 结论
事实上,从产品结果检测化验的层面看,国内外高密度集约化的传统笼养模式生产的鸡蛋产品,是可以达到食品安全要求的。而且集约化笼养模式的资源利用率(如饲料、水、土地和能源消耗)要高于欧盟的4种替代模式,鸡蛋还比较干净。
结合我国人口多、消费需求量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大等国情,我们认为,饲养模式同国际接轨,生产方式同国情接轨,鸡蛋产品质量同国内外市场趋势接轨,两类标准化饲养模式是我国未来蛋鸡业的发展方向:一类是高密度集约化自动化笼养模式,主要解决产品数量的供应问题,以满足大众消费;一类是低密度生态化福利化平养模式,主要提供高端产品,以完善消费结构。两类饲养模式的前提是都要确保食品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鸡鸭鹅病防治网 为规模化养殖企业(场)提供疫病防控最佳解决方案!!!禽病实战专家咨询:13939027068 (技术总监-魏老师 个人微信:CC-zbs 欢迎交流)博客:http://blog.sina.com.cn/gallopsbj
养殖安880、蚊蝇一喷净等产品销售顾问:成龙 13838248089 博客: http://lyrswcl.blog.163.com
来源:鸡鸭鹅病防治网 分享 www.jyebfz.com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