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鸭鹅病防治网

对非洲猪瘟病毒的一点理解

2023/9/21 21:01:22 0人评论 321次浏览 分类:猪牛羊专栏


对非洲猪瘟病毒的一点理解

范鹏程 冯佩平   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非洲猪瘟从1921年到现在,已超100年的历史了,发展到现在,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几乎所有大规模养猪的大洲,几乎都有非瘟病毒的传播。至2023年,大部分猪场都经历了非瘟的威胁,甚至发病,规模场也很难幸免。有些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仍然是比较隐蔽的,一些发病的猪场,尚没有确切的传播方式,可能是灰尘传播等。有的传入后,病毒毒性降低了,弱毒存在的时间长了,造成长时间的危害。

病毒是双链DNA基因组,其中编码的许多蛋白质对细胞中的复制不是必需的,但在逃避宿主的防御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L.K.Dixon2019)。近一半病毒基因的功能仍有待探索,非洲猪瘟直径约为0.26μm,水汽能形成气溶胶的直径是5μm10μm,当猪吸入直径小于5μm的病原体携带颗粒时,会发生气溶胶传播。目前,非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认定为一种应通报的疾病。

非洲猪瘟病毒的结构

尽管非瘟病毒复制机制和病毒进入,内化及内体转运过程的基本信息已经基本清楚,但许多病毒复制具体过程的细节仍不清楚。在病毒整个复制周期中,宿主基因编码酶的活性和病毒基因编码酶的许多功能仍未知,非瘟基因组是一种170-190kbp的双链DNA分子,具有151-167个开放阅读框,但其一半的基因没有已知的功能,毒力基因和病毒-受体-宿主相互作用的机制仍知之甚少。

临床表现

急性非瘟,临床病程以高热为特征,体温为40-42℃,嗜睡、厌食和不活动;亚急性中等毒力分离株感染,临床症状与急性非瘟症状相同,但不太明显,感染后720天,死亡率在30%70%

非洲猪瘟致病的变化,血管变化,主要是出血和水肿。慢性非瘟表现为皮肤多灶性坏死、关节炎、生长,发育迟缓、消瘦、呼吸窘迫和流产。在波兰非瘟引起了一种快速发展的致命急性疾病,而爱沙尼亚非瘟引起急性至亚急性感染。相比之下,感染拉脱维亚非瘟的动物发展出更微妙、更温和甚至亚临床表现。非洲猪瘟引起局部血管内凝血、血管内皮损伤和巨核细胞破裂,可导致广泛性出血,肾脏包膜下出现淤血点,浆膜表面有出血性瘀点和瘀斑。

检测

在发生急性或亚急性非瘟的动物中,口腔液检测比血液检测到非瘟的时间早,甚至早于3天,并持续至22天。无论病毒的毒力如何,血液都是非瘟的主要传播途径,从持续感染的动物中分离出具有感染性的病毒至少19天(在减毒组中)和长达44天(在中等毒力组中)。直肠排泄仅限于感染的急性期,就诊断而言,不论病毒的毒力如何,非瘟基因组在接触猪的口咽样本中比在血液中更早被检测到。Mur等使用ELISA和国际协议测试证实了所有动物在感染早期到测试结束时口腔液样本中都存在非瘟抗体。

传播

在气溶胶传播中,气溶胶的来源可能是非瘟阳性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包括尿液、喷嚏和粪便(XiaowenLi2023)。Wilkinson等人证明,非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最远距离为2.3米,Xiaowen Li等人证明,产房A栋和B栋之间的距离为10米,表明非瘟气溶胶至少传播了10米。进出空气的过滤、加强空气消毒措施、降低养猪场粉尘的重要性。在2018年非瘟后,泔水、饲料的传播被认为是一个重要传播途径,饲料进行85℃高温,水质消毒等,减少了非瘟的传播,有的猪场对进入人员进行70℃的高温消毒,但还会有其它传播途径的风险。总体来看,每年都有传播发病的风险存在,仍有比较难以发现的传播途径。

非洲猪瘟目前药苗研究

越南与美国合作,共有3家企业开展了非瘟减毒疫苗的研究,在母猪上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越南农业部副部长说将在2月份后普遍使用AVAC疫苗,目前暂无新的信息,但有的专家推测使用后的风险仍存在,防止新毒株传入我国。Wenming Liu等(2023)在056日龄注射2型腺病毒表达的p30p54CD2vp72p72伴侣蛋白等,同时肌肉注射、鼻内接种,猪中强烈诱发了针对AFSV的全身和粘膜免疫反应,并对养殖猪中的非瘟毒株提供了高效保护,在给田间猪免疫后,防止了水平传播的野毒及后续母猪产的仔猪无明显异常。人们普遍认为,多种抗原的存在可能导致抗原竞争,他们认为混合多种非瘟抗原并未引发抗原竞争。

总之,非洲猪瘟的研究还在继续,有效的疫苗还在继续研究,有研究单位已经进行了非洲猪瘟疫苗的免疫技巧及各类蛋白组分。自发现非洲猪瘟100年以来,疫苗研究近年取得了积极效果,尤其是我国非瘟疫苗的研究,让养猪人看到希望。整体来看,在目前没有非瘟疫苗的情况下,通过生物安全、拔牙等取得了猪群的安全发展,虽然每年有一定的波折,总体稳定。

参考文献(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我来说几句吧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