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鸭鹅病防治网联合驰骋中兽医研究所共同分享:
高温季节快要到了,蛋鸡很可能要面临一项严峻考验:热应激。对于遭遇热应激的鸡群,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采食量下降,这就意味着饲料中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同时降低,势必会对蛋鸡的健康、生产性能和蛋壳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硬件条件比较好的全封闭式鸡舍,能通过通风和湿帘给鸡群降温,从而避免或缓解热应激。但是对于广大半开放式的养殖场,有没有其它可行的措施呢?调整饲料营养结构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油脂的鸡代谢能含量几乎是玉米的3倍,为提高饲料能量水平,目前最理想的方式是添加油脂来替代部分玉米。油脂不仅可以提高饲料适口性,还能延长饲料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能量的消化吸收。另外,油脂相对于碳水化合物而言,在吸收和利用时产生的热增耗要少得多。热应激时油脂添加量以1.5-2%为宜,玉米用量则相应减少3-4%。由于油脂容易氧化酸败,建议配好的全价料最好在3天内用完,如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适当添加抗氧化剂,如乙氧喹类。
值得提醒一句的是,当鸡群遭遇36~40℃严重热应激时,改变饲料能量水平会增加额外的应激,反而会将微妙的能量平衡倾斜至错误的方向。例如,有报道称,极度炎热时在饲料中添加油脂使鸡的体温顿时升高4℃,这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如能预先判断环境温度的升高,在还能接受的“适度”应激条件下(28~32℃)提前改变饲料能量水平,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过去,在热应激时普遍的做法是提高饲料蛋白质水平,理由跟上述提高能量水平一样:采食量降低了。后来人们开始认识到这种调整是有害的,因为任何一种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都不会100%有效,都会产生一些热能,而蛋白质在这方面恰好是利用率最低的一种营养素。受热应激的鸡群最不需要的就是体内额外产生的热量,多余的产热会使散热机制(喘息、血液循环)过载,从而使热应激反应更加严重。作为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氨基酸,在吸收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相对就少很多。因此,在热应激条件下,为了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同时又不额外增加热增耗,正确的做法是:蛋白质水平总体不变,但是必需氨基酸水平需要提高。一般建议在现有日粮基础上,增加合成的蛋氨酸和赖氨酸,也许还有色氨酸的用量,以峪口禽业的京红一号品种为例,在产蛋高峰期三种必需氨基酸的日摄入量分别维持在470毫克、870毫克和180毫克。
另外,各种蛋白质原料的利用率不同,在消化时使鸡体的产热量也不同,所以高温季节尽量使用利用率高的蛋白原料,比如可以适当减少饲料中杂粕或鱼粉等原料,而用优质豆粕代替。
高温季节应根据采食量下降的幅度来提高饲料配方中钙的水平,保证每天的只鸡钙摄入量达到4.2克/只/天。但是,由于石粉和磷酸盐用量的增加,会在较大程度上稀释除了钙和磷以外的其他所有营养素而阻碍生产,尤其是使得高能日粮难以实现。此时为解决潜在钙磷缺乏问题,可以在料槽铺上料之后,再在饲料表层洒一层大颗粒石粉或贝壳粉(至少两颗绿豆粒大小)。
虽然有关补加B族维生素对改善热应激方面的报道极少,有关脂溶性维生素的有益效果的报道很多。鸡饲料中一般不用维生素C,因为在正常环境条件下鸡体自身有能力合成足够的量,但是在高温季节这种合成能力明显减弱,此时使用维生素C有很好的抗热应激效果。已证实,当温度越过28℃,饲料中添加200-250克/吨的维生素C有利于维持产蛋率。
在饲料中添加0.3-0.5%的小苏打和0.15-0.3%的氯化钾,有利于改善蛋壳厚度,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但是考虑到饲料中Na+K-Cl的平衡,此时要适当减少食盐的用量。
因热应激造成采食量下降,预混料中“精华”营养素(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酶制剂、氨基酸等)的摄入量都会相应减少。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此时的预混料用量增加10%。比如使用5%预混料,配一吨料使用55公斤;使用3%预混料时,配一吨料使用33公斤。
水是热应激时最不容易引起注意的营养因子。众所周知,鸡在高温环境中的饮水量会明显增多。表2所示为22℃和35℃下蛋鸡的水平衡。
当环境温度为30-32℃时,如果能将水温降低5-8℃,就能很好地刺激饲料采食,可提高到多至10%。
在提高饲料营养水平的同时,适当调整饲喂方式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早晨和傍晚气温较低时多添料,鸡群采食量容易提高,也比较容易形成采食习惯。夜间11点左右开灯1小时,增加采食和饮水。
下午3点至6点,在料槽中添加一层贝壳粉或粗粒石粉,促进夜间钙的吸收和蛋壳的形成。
如果有条件,可以将粉料制成颗粒料以刺激采食;往料槽中的饲料表面喷洒水,或在大盆中用水混合成湿拌料。
在饲料中添加香味剂、甜味剂、酸化剂、油脂等物质,提高鸡群的采食欲望。
总之,高温季节的热应激问题对产蛋鸡的负面影响很大,应当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营养调控措施,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