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鸭鹅病防治网

蛋鸡场的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控 2025年

2025/1/20 10:39:58 0人评论 140次浏览 分类:鸡病防治

鸡鸭鹅病防治网联合驰骋中兽医研究所共同分享:


蛋鸡养殖在我国畜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鸡蛋作为优质蛋白质来源,市场需求持续稳定。然而,蛋鸡场面临着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等多方面挑战,良好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蛋鸡生产性能的基础,而有效的疫病防控则是维持蛋鸡场稳定生产的关键,二者相辅相成,直接影响蛋鸡场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蛋鸡场饲养管理


1  鸡舍环境管理

(1)  温度控制

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有不同要求。雏鸡阶段,需要较高温度,一般1~3日龄温度保持在35℃左右,随后每周降低2~3℃,直到达到适宜的成年鸡温度(18~23℃)。适宜的温度有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提高成活率,对于成年蛋鸡,合适的温度可保证其采食量、产蛋率和蛋品质的稳定。温度过高会导致蛋鸡采食量下降、呼吸加快,严重时会引起热应激死亡;温度过低则会增加饲料消耗,影响产蛋性能。

(2)  湿度控制

鸡舍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0%~70%。湿度过高,易滋生细菌和寄生虫,引发疾病,同时会使鸡舍内氨气浓度增加;湿度过低,易引起鸡的呼吸道黏膜干燥,抵抗力下降,诱发呼吸道疾病。在育雏前期,相对湿度可适当高些,为65%~70%,随着鸡的生长逐渐调整到合适范围。

(3)  通风管理

通风的目的是排出鸡舍内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引入新鲜空气,调节鸡舍内的温度和湿度。合理的通风可保证蛋鸡良好的呼吸环境,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通风量应根据鸡的品种、年龄、饲养密度和季节等因素进行调整。在冬季,要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进行适当通风,可采用定时通风或设置通风小窗等方式。

2  饲料营养管理

(1)  营养需求

蛋鸡的饲料应满足其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蛋白质是蛋鸡生长和产蛋的重要营养物质,雏鸡阶段饲料蛋白质含量应在18%~20%,育成期可适当降低14%~16%,产蛋期则需提高到16%~18%。能量来源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要根据蛋鸡的活动量和产蛋水平合理调整能量水平。此外,还需要充足的矿物质(如钙、磷等)和维生素(如维生素 A、D、E 等)。钙对于产蛋鸡尤为重要,产蛋高峰期钙的含量应达到3.5%~4%,以保证蛋壳质量。

(2)  饲料选择与配制

养殖户可选择优质的全价配合饲料,也可以根据当地饲料资源自配饲料。自配饲料时要注意原料的质量和营养成分,合理搭配玉米、豆粕、麸皮等原料,并添加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预混料。同时,要保证饲料的适口性和稳定性,避免频繁更换饲料,以免引起蛋鸡应激,影响采食量和产蛋率。

3  饲养模式与密度

(1)  饲养模式

蛋鸡的饲养模式主要有平养和笼养。平养包括地面平养和网上平养,地面平养成本较低,但易感染疾病,卫生条件较难控制;网上平养可减少蛋鸡与粪便的接触,降低疾病传播风险。笼养是目前应用广泛的饲养模式,它可以提高饲养密度,便于管理和防疫,但对鸡舍设备和环境控制要求较高。

(2)  饲养密度

合理的饲养密度是保证蛋鸡健康生长和产蛋的重要因素。雏鸡阶段饲养密度可稍高,随着鸡的生长逐渐降低。一般地面平养雏鸡10~15只/m2,育成鸡6~8只/ m2;网上平养雏鸡12~18 只/ m2,育成鸡8~10只/ m2;笼养时每只蛋鸡占有笼底面积约 400~500cm2。饲养密度过高会导致鸡只活动空间受限,空气质量下降,易引发啄癖和疾病传播。


二  蛋鸡场疫病防控


1  疫病防控的重要性

蛋鸡一旦发生疫病,会导致产蛋量下降、蛋品质降低,甚至会引起蛋鸡死亡。一些烈性传染病如禽流感、新城疫等,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可能给蛋鸡场带来毁灭性打击。此外,慢性疫病会长期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增加养殖成本。因此,做好疫病防控工作是蛋鸡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2  常见疫病种类

(1)  病毒性疫病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可导致蛋鸡大量死亡,感染后鸡冠发绀、头面部水肿,伴随严重的呼吸道和全身症状。低致病性禽流感可引起产蛋率急剧下降、呼吸道症状等。

新城疫:由新城疫病毒引起,是危害蛋鸡的主要疫病之一。病鸡表现为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症状等,产蛋鸡产蛋率大幅下降,蛋壳质量变差。病毒传播速度快,可通过空气、粪便等多种途径传播。

传染性支气管炎:由冠状病毒引起,雏鸡感染后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生长发育受阻;成年蛋鸡则表现为产蛋量减少、蛋的品质下降,如出现软壳蛋、畸形蛋等情况。

传染性法氏囊病: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导致的,主要侵害雏鸡的法氏囊,造成免疫抑制,使鸡对其他疫病的抵抗力下降。病鸡会出现精神不振、腹泻等症状。

(2)  细菌性疫病

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病鸡会出现气囊炎,导致呼吸困难;还有心包炎,心包膜变厚、浑浊;出现腹膜炎时,腹腔内有大量渗出液。另外,还会引起输卵管炎,导致蛋鸡产蛋品质下降,出现沙壳蛋、薄壳蛋等,严重影响产蛋率。

沙门氏菌病:包括鸡白痢、鸡伤寒等,主要侵害雏鸡,引起雏鸡精神萎靡、绒毛松乱、翅膀下垂,下痢、死亡率高。在成年蛋鸡中,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可造成产蛋量下降、孵化率降低。

(3)  寄生虫病

球虫病:主要危害雏鸡,是由艾美耳属球虫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病鸡表现为精神不振、消瘦、排血便等,严重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

绦虫病:绦虫寄生在蛋鸡的肠道内,主要是通过蛋鸡吞食含有绦虫蚴虫的中间宿主而感染,可引起蛋鸡消化功能紊乱、消瘦、产蛋率下降等症状。

线虫病:由线虫寄生在蛋鸡的消化道或呼吸道引起的。感染后,蛋鸡食欲减退,下痢,逐渐消瘦,严重时可造成肠道堵塞。

3  综合疫病防控措施

(1)  生物安全措施

鸡场选址与布局:鸡场应选择地势高、干燥、通风良好、远离交通要道和居民区的地方。鸡舍布局要合理,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要严格分开。生产区要设置消毒通道和隔离设施,防止外来人员和车辆随意进入。

人员管理:进入鸡场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更衣换鞋程序。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严禁已感染人畜共患病的人员进入鸡场。同时,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疫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其防疫意识。

车辆和物资管理:进入鸡场的车辆必须进行彻底消毒,特别是轮胎和底盘等部位。外来物资要在鸡场外消毒后才能进入,饲料和垫料要保证无污染。

鸡舍消毒: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包括空舍消毒和带鸡消毒。空舍消毒可采用福尔马林熏蒸、过氧乙酸喷洒等方法,彻底杀灭病原体。带鸡消毒可选用对鸡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如聚维酮碘等,每周进行2—3次,可有效减少鸡舍内的细菌和病毒数量。

(2)  疫苗接种

疫苗选择:根据蛋鸡场所在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和蛋鸡的品种、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疫苗。疫苗质量要可靠,要从正规的疫苗生产企业购买。同时要注意疫苗保存条件,确保免疫效果。

接种程序:按照科学合理的接种程序进行疫苗接种。雏鸡阶段一般要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等,育成期和产蛋期要根据需要进行禽流感疫苗、新城疫疫苗等的加强免疫。接种方法包括滴鼻、点眼、饮水、注射等,要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的要求操作,确保接种效果。

(3)  疫病监测与预警

监测体系建立:蛋鸡场要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体系,定期对蛋鸡进行采血检测,监测抗体水平和疫病感染情况。同时,要关注周边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及时获取疫情信息。

预警机制:根据疫病监测结果和周边疫情信息,建立预警机制。当发现抗体水平异常或出现疑似疫病症状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如隔离病鸡、加强消毒、紧急接种疫苗等,防止疫病的传播和扩散。

(4)  病死鸡无害化处理

病死鸡无害化处理关乎生物安全和环境。一旦发现病死鸡,要及时隔离处理。常见的无害化处理方法包括焚烧,这能彻底消灭病原体。也可采用深埋,选择远离水源和居民区、地势高的地方,深度不低于2米,撒上石灰等消毒剂。严禁随意丢弃病死鸡,避免造成疫病传播和环境污染,确保蛋鸡场健康稳定发展,保障鸡蛋品质和产量。


三  结论


蛋鸡场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个环节。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可以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而有效的疫病防控策略可以降低疫病发生的风险,保障蛋鸡场的稳定生产。在实际生产中,蛋鸡养殖户和养殖场管理者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技术,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以实现蛋鸡养殖的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鸡蛋的需求,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蛋鸡养殖行业的监管和技术支持,共同推动蛋鸡养殖产业繁荣发展。

本文选自《中国禽业导刊》2024年第12期,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高峰畜牧兽医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我来说几句吧

验证码: 看不清楚?